新华每日电讯:在气球上给纸打孔气球不破 发布时间:2018-02-22     浏览量:14648     来源:    作者:    【字体:大号 小号

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截图.jpg

新华社南昌51日电(记者秦宏)“五一劳动节之际,记者来到中国铜工业巨头——江西铜业集团下属德兴铜矿的生产一线,探寻一批平凡岗位上拥有绝活的生产工人,感受他们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时代工匠的气质。   

在气球上为A4纸打孔气球不破,他做到了   

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设备维修工刘斌通过大量艰苦练习,练就了一项电钻钻孔的绝技”:他可以在铺在气球上的A4纸上面,一分钟钻五个孔,装满水的气球都不会破。  

前些年,德铜从国外进口的一台设备安装时,必须打出数个与纸张厚度相似的钻孔,否则设备要么没法用,要么就会被破坏。刘斌挺身而出,接下了这项任务。  

如果将纸张放在气球上钻,只要保证气球不破,在那台设备上钻孔应该就不成问题。刘斌想出一个绝妙的练习办法,同样是一个苦办法”:一天练三四个小时,练了近20,一开始气球每次都破,“同一个动作做无数遍,肢体都僵直了。刘斌说,他始终没放弃,最终成功了。  靠着这项绝活,刘斌成为全国技术能手。如今,刘斌将自己的技术传给了身边的新人。虽然这项技术在智能钻床上不会经常用到,但在复杂条件下工作时,还是一项必备的技能。刘斌说,只有养成勇于向困难挑战的习惯,练成能创造价值的技术,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。 

高难度技术信手拈来,男同事都叹服   

柯志青是德铜铸造公司的一名女工,对业界公认难度高的管管‘T’型接头手弧焊焊接信手拈来,让男同事都自叹不如。柯志青退休的父亲,是铸造公司的老刨床工人,曾见证过国内铜矿山采选设备工业由弱到强的历史,职业生涯一直兢兢业业、刻苦钻研。22年前,柯志青进入公司时,父亲希望她能学精技术,为企业继续做贡献。而柯志青觉得,工厂又苦又累,自己混混日子就行。不愿多学多练的她,当时每次技能竞赛都排老末  

我觉得不仅丢了自己的人,把父亲的脸都丢了。柯志青说,受了刺激的她逼着自己穿起厚厚焊服,戴上笨重的头盔苦练本领。那时一天十几个小时练下来,经常热伤、烧伤,自己偷偷躲在焊接面罩后哭。柯志青说。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6,她在公司的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,成为一名业务骨干。  现在带着好几个徒弟的柯志青说,只要每代人都把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扬光大,中国的制造业才会发展更好,中国的企业一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。  如今德铜公司在不少生产环节上实现了智能化。德铜员工说,他们的工匠精神也在与时俱进,手工绝活延伸到智慧绝活领域。 

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永不变色   

德铜铸造公司中,一套与国内高校合作开发的铸件水雾空淬火冷却系统,解决了以往铸件降温淬火时间长、质量不稳定的难题,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。科技设备,使老把式的经验和绝活没有以前吃香了,但这却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。公司副总经理麻日来说。  与以前几乎全部人工操作不同,目前德铜的废水处理的监测、记录、下料等每个环节都可以在计算机屏幕前完成。德铜精尾综合厂工业水处理站站长陆元告诉记者,这是2010年左右从国外的引进技术,但是当时设备水土不服,国外专家也解决不了问题。通过自主研发改进,现在使设备适应本土化需求成了德铜的绝活”,这让外国专家都很吃惊。  

时代需要的工匠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,精益求精的精神永不变色。陆元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