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择——LME年会上的江铜声音 发布时间: 2018-10-12 浏览量:20402 来源: 作者: 【字体:大号 小号 繁體

109日下午,在LME年会的中国有色金属报告会上,公司副总经理陈羽年代表中国铜工业和江铜做了题为《中国铜行业现状与展望》的主题演讲,提出了铜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对策和建议。 

中国经济在延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,目前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。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,铜消费增速也相应放缓。以铜行业为例,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铜表观消费增速高达年均15.5%,“十二五”期间则降至8.9%,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将继续下降到3.3%左右。 

另一方面,下游需求结构不断升级,呈现向个性化、高端化转变的趋势。核电、新能源、高铁、海洋和航天等新兴行业对铜行业不断提出新材质、新品种、高品质和绿色节能的要求。 

与此同时,铜行业生态环保和要素成本的压力日益加大。这些都对铜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。 

江铜认为,铜行业应从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、推进绿色发展、坚持创新驱动、加快新产品研发等方面,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。 

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,淘汰落后产能,退出过剩产能,关停亏损产能,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。目前,国内铜杆、铜板材等产能严重过剩,铜冶炼也将面临过剩风险。行业应严控新建、扩建铜冶炼项目和中低端铜杆线及板带项目。对于不符合国家能耗、环保、质量、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过剩产能企业,应关停并转; 对于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,采取资产重组、产权转让、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,以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 

坚持绿色发展,推进低碳节能、绿色环保技术应用,加强回收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铜行业应坚持源头减量、过程控制、末端循环的理念,增强绿色制造能力,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。铜行业应该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,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,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排放。加强清洁生产审核,推动节能减排以及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应用,推进铜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使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防控。 

铜矿开采要与城乡建设、环境保护、资源保护相协调,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,选择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。同时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综合评价铜及其共伴生资源利用,采用合理的利用和处置工艺,确保铜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,并提高尾矿资源、井下热能的综合利用,以及熔炼渣、废气、废液和熔炼余热的资源化利用水平,做到对资源“吃干榨净”,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。 

中国再生铜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,七类废料回收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,回收总值也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六分之一。铜行业应着力取得再生资源智能化识别分选、冶金分离、杂质控制和有毒元素无害化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突破,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和再利用水平。应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,加快创建国内再生铜原料的回收体系建设,依托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建设,创新回收模式,完善国内回收和交易体系。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含铜废料生产源与回收利用企业对接,通过大数据分析,优化回收网络布点和相应服务,打造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,线上线下紧密结合、优势互补的高效专业回收体系,实现含铜废料的资源集聚。 

通过资本运作,实现产业整合,逐步形成再生铜产业聚集区,培育一批废铜资源绿色专业化的回收处理公司或产业联盟,争取做到回收专业化、规模化。同时,通过市场化合作机制,充分利用现有先进的矿铜冶炼工艺设施来处理废杂铜,使废铜资源进入规范企业再生利用,提升铜行业的绿色循环能力。 

近年来,江铜提出打造“绿色发展样板”目标,下发了《全面推进绿色矿山(工厂)建设实施方案》,旨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,参与矿山零废弃物开采技术、冶炼用水‘零排放’技术、铜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和应用,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,全面打造绿色矿山、绿色冶炼、绿色加工,锻造更强的绿色竞争力。 

坚持创新驱动,加快两化融合,推动智能制造,实现产业升级。铜行业应实施科技创新战略,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,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建设好创新载体和平台,引进和用好创新人才,通过科技创新,引领产业创新,加快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。铜行业应广泛吸纳已有的科技进步成果,运用先进适用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技术,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,努力实现关键领域、核心技术的突破。铜行业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铜工业深度融合,推进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,推进两化融合技术标准体系建设,推动监测、生产过程智能优化、模拟仿真等应用基本普及,提升选矿、冶炼和加工环节关键工艺的数控化程度,提升企业的产供销管控的综合集成比例,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。 

铜行业还应该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,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,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。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,鼓励铜、铝、镍、镁、钴、钛、钨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,建立高效协同的研发设计平台,通过电子商务、大数据、云平台等,响应下游用户个性化定制、加工配送、产品租赁、维修服务等需求,建立从先期介入(EVI)到全面用户技术支持与服务的双赢体系,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,创新商业模式和提高增值服务能力。建设有色金属上下游合作机制,解决制约产品应用、设计规范、标准和技术等问题,形成产需衔接、协同发展的新模式。 

目前,江铜正在加速矿山和冶炼企业的智能化建设进程,借助国家支持打造“矿山智能化服务平台”,将填补我国在矿山生产制造上应用“互联网+”的空白,推动我国矿山行业由粗放型向创新型、智能型方向发展。江铜贵冶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试点,按照智能生产线、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分步建设的思路,将逐步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、生产成本最低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铜冶炼企业。 

另外,江铜以提质增效为抓手,持续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。通过深入开展国际对标,铜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,矿山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持续进步;通过强化成本管控、挖潜增效,采矿、冶炼边际成本同比下降,吨铜综合能耗、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指标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;江铜的铜加工产品也正向高端延伸,部分产品已经占据领先地位。 

加快技术进步,加大新产品研发。铜企业应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及智能化技术,加快技术进步,推广应用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。如推广利用粗铜连续吹炼技术改造转炉,实现铜冶炼吹炼的清洁生产。此外,大力拓展“高、精、尖”产品的研发和推广,提升高精铜板带、铜箔、铜管等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,提高产品质量、档次和竞争力,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。根据国家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,加快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、超高纯无氧铜丝线材、铜铝复合材、超细铜合金丝材在高端功能元器件和先进电力装备等领域的应用。如江铜在国内率先研发高速铜箔、高频铜箔等高端产品,为无缝对接5G时代抢占市场先机;成功研制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、汽车高压线等产品,先后获得美国UL标准认证、VDE欧洲认证,并已在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家中广泛运用。